close

  本報訊 轉塘街道何家埠社區的牌樓和景觀公園最近很紅,不少居民都把美麗的社區環境發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,讓朋友們感受一下本社區的美麗。
  記者在何家埠社區里看到,穿過古色古香、典雅大氣的牌坊後,道路左側是精緻秀美的公園景觀,有小橋、流水、亭台水榭,右側是圖文並茂的文化牆。
  社區里還設立了一個文化禮堂,禮堂中陳列著社區過去的一些文物,有舊時的農具、生活用品等。一份手抄版的“何氏家譜”讓居民們記住自家的歷史:“何家埠發源於明朝洪武五年(即1372年),至今已有640餘年曆史。何家埠現有十四個姓氏,全村327戶,其中何氏有188戶。”小伢兒們在文化禮堂中接受熏陶,上了年紀的居民則可以聚集在一起寫書法、畫畫。
  讓人沒想到的是,這些古色古香的牌樓、小橋、亭台水榭,並非出自設計師之手,而是社區居民、黨員幹部一起動手建的。
  社區書記何增洪告訴記者:“建設項目都是居民自己設計,設計圖稿由社區的6位班子成員繪製,然後集體投票選出。施工則由各家各戶出義工合力完成,運輸、打樁、鋪板,甚至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操作。”
  省錢之後,何家埠社區還尋思著如何盤活資源。“我們社區採用反租倒包的形式,以1300元/畝的價格,從群眾手裡將土地收回,集中經營。這不僅合理利用了資源,而且給群眾帶來了利潤和福利,每逢中秋、重陽、端午等節假日,社區都會為每位居民發放慰問品和節日費。”何增洪說。
  下一步,何家埠社區還將基本流轉到位的200餘畝土地,以新建中心公園為圓心,輻射形成親子農業樂園,推出土地認養、農事體驗、農產品銷售等一籃子項目。
  本報記者 王金帥 本報通訊員 凌雲 文/攝
  (原標題:古色古香的社區牌樓和景觀公園,自己設計自己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m44lmzk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